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我国硫化工行业的稀废酸酸盐分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3 15:58:40    浏览次数:664    评论:0
导读

中华化工网讯:我国硫化工行业的稀废酸酸盐分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记者7月11日从江铜-瓮福化工公司了解到,国内第一

中华化工网讯:我国硫化工行业的稀废酸酸盐分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记者7月11日从江铜-瓮福化工公司了解到,国内第一个采用树脂法与特种耐酸纳滤膜结合的稀废酸分离项目在江铜-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该技术将外排污酸中稀酸与溶解盐类有效分离并回用,改变了长期以来靠石灰中和处理产生大量废渣而硫资源无法回收利用的局面。


该工艺经过10个多月的连续工业化运行表明,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已由“包袱”变成“财富”,硫化工行业的稀废酸综合回收利用终于有了可行的新思路。由上海西恩公司开发的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稀酸排放问题,还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可回收硫酸3600吨,减少石灰用量6000多吨。


稀废酸处理一直是困扰硫化工行业的一大难题,目前硫酸生产厂家排放的稀酸大都采用中和排放,不仅产生大量污泥等二次污染,而且硫酸作为资源被浪费,企业迫切需要成熟可行的综合利用技术与方法。上海西恩公司针对稀废酸的特点,在2009年研究开发了新型树脂法与膜分离结合的工艺技术,并于当年在江铜-瓮福化工公司成功进行了小试和中试。通过采用此项技术,有效地将稀废酸中硫酸与溶解性盐类分离,提高了硫酸的回收率,大大减少硫酸生产废水和污泥的产生量。


在试验的基础上,双方合作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硫酸生产,形成了国内首家利用组合分离技术,对稀酸进行过滤、除杂、回收再利用。2010年2月底,该项目开始施工建设,7月底设备及相关管路已全部安装到位,8月初对预过滤系统、超滤系统、树脂除盐系统、纳滤系统进行了试车,并对稀酸过滤后的清酸进行配酸添加试验。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配酸后的铁离子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另据日经新闻近期报道,为满足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激增的需求,索尼公司计划于本财年内(2012年3月底前)倍增液晶面板关键材料异方性导电膜(ACF)产能。ACF主要用于使集成电路附着于玻璃上,目前索尼和日立化成2家公司合计拥有全球80%~90%市场份额。 


由于预计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市场将以7%~9%的年均速度增长,日本DIC公司4月宣布,公司决定在旗下玉县工厂内增设新生产设备,在2011年度内实现TFT液晶产能倍增。2009年度该公司TFT液晶销售额仅约50亿日元,预计2011年度销售额可达110亿日元。


另外,昭和电工6月底宣布将在中国和日本扩大高纯氨产能2000吨/年,这些扩能项目将在2011年年底完成,扩能后昭和电工高纯度氨生产能力将提高到5000吨/年。高纯度氨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生产,还用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LED)、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产品的生产。日本东丽公司6月9日宣布,计划投资40亿~50亿日元对爱知县东海Torelina品牌的聚苯硫醚(PPS)装置产能扩增至1.9万吨/年,以满足电子电气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日本宇部兴产5月27日宣布,已与韩国三星SMD签署协议,将在韩国忠清南道设立一家生产OLED面板上游材料聚酰亚胺(PI)的合资企业,产品将供给SMD计划正式投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基板生产线。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219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