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陶氏公司推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机硅整合解决方案,为绿色出行续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17 17:13:50    来源:中华化工网    浏览次数:528    评论:0
导读

如今,在社会经济进步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的出行方式,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推动了电动汽车近年来的需求增长。与此同时,行业内更显著的交通电气化趋势以及市场上更复杂的续航需求,促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创新升级,特别是为充电站在内的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设备进行可持续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充电枪、充电线缆和母线、充电桩、充电柜、快充功率元器件等应用需求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及定制化方案

中国上海,2023年11月10日 – 近日,全球领先的材料科学公司陶氏公司(纽交所代码:Dow)面向电动汽车充电市场打造了全面覆盖充电枪、充电线缆和母线、充电桩、充电柜、快充功率元器件等应用的一系列高性能有机硅解决方案。凭借于此,陶氏公司可在向客户提供多样化材料选择的同时,为功率更高的三级直流快充电基础设施制定专属解决方案,以满足当下快速升级的充电需求。

如今,在社会经济进步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的出行方式,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推动了电动汽车近年来的需求增长。与此同时,行业内更显著的交通电气化趋势以及市场上更复杂的续航需求,促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创新升级,特别是为充电站在内的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设备进行可持续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势所趋之下,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需要更便捷、更高效、更加可持续。陶氏公司消费品解决方案事业部、全球资深市场总监Jeroen Bello表示:“除了要满足住宅区和商业区内充电站增扩的需求外,还有很多创新课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力攻克,包括充电速度、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的提升。在陶氏公司,我们所打造的创新有机硅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和产业内的合作伙伴满足多样化的创新需求并应对复杂的挑战,让他们能够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并深掘市场潜能。”

陶氏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电动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及汽车电子供应商提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推动可持续交通智能升级。凭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成熟应用经验和深刻洞察,陶氏公司深谙当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行业领域中备受瞩目且竞相着力的两大创新方向,即充电热管理和充电保护与组装,并针对这两个核心方向带来了丰富、创新且高性能的有机硅解决方案。

高性能有机硅热管理解决方案,助力打破充电散热瓶颈

在为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充电枪和电线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之而来的则是诸多热管理方面的挑战。随着充电模块散热技术的不断演进,热量可以通过高导热材料传递到外界以达到更好散热效果,或者通过更复杂的液冷技术来解决充电桩内部散热的问题。然而,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良好的导热材料和热管理方案才能发挥效果。

陶氏公司的创新的热管理材料,涵盖填缝剂、粘接剂、非固化热界面材料、凝胶和灌封胶等丰富产品选择,可切实帮助客户实现更为高效的热量传导和散热,进而保障充电过程的稳定运作。

有机硅充电保护与组装解决方案,全面升级充电安全保障

在电路模块(PCB)、充电强连接器以及充电装柜的内部,电容器、半导体、磁性元件以及发热量大的功率器件会对各类复杂的环境因素更为敏感,比如沙尘、水气、盐雾等。

而陶氏公司面向充电设施所量身打造的多种保护和装配材料,包括粘接剂、密封胶和敷形涂层等,可为这些敏感元器件提供全方位的防护,以应对环境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充电设施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MobilityScience解决方案高效全面支持交通运输技术创新

当前交通运输领域正处于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四化”转型关键时期,新能源、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材料科学的创新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陶氏公司为更好地应对全面来临的新浪潮,推出MobilityScience品牌,通过整合陶氏公司各大业务部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涵盖一系列适用于电动车、混合动力和内燃机动力的各类聚烯烃、聚氨酯、丙烯酸、特种化学和有机硅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定制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全方位助攻交通运输领域技术创新。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394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